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3a/de6cb/8251b.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百年化工企业正在发生新“化学反应”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年化工企业正在发生新“化学反应”
首页>时政频道>要闻>正文

百年化工企业正在发生新“化学反应”

来源:{getone name="zzc/xinwenwang"/}2025-09-09 18:33:24

本报记者 张玺 本报通讯员 程志会

阅读提示

通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寻求“绿电+产业”发展模式,渤化集团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同时,企业已建成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专业化众创空间、渤化特色知识产权全周期管理平台等“智库”,推动科技创新步入发展快车道。

在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全部活动场馆均已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320吨,减排二氧化碳800吨……这是上合组织峰会首次实现场馆全绿电供应。

本次绿电供应的发电企业之一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龙源电力天津公司渤化光伏电站。这是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渤化集团)所属天津长芦海晶集团与龙源电力联合开发的“盐光互补”项目,装机容量为58.6万千瓦。

作为天津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渤化集团素有“千年盐业、百年化工”之称。近年来,该公司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一系列新“化学反应”正在发生。

“盐光互补”

上百万块光伏板在阳光下汇成“蓝色海洋”,年均发电量7.7亿千瓦时,能满足3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距离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场馆不远处的渤海之滨,坐落着此次峰会的绿色电源——渤化光伏电站。

近年来,渤化集团利用丰富的盐田资源,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2021年,公司启动建设京津冀地区最大规模的2.5吉瓦“盐光互补”光伏项目和97.38兆瓦风电项目。

据介绍,“盐光互补”项目并非单纯的光伏发电项目,可实现“一田多用”,包括水上光伏发电、水面蒸发制盐、水下鱼虾养殖等。目前,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正依托“盐光互补”项目打造集“盐、渔、光、储、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初秋时节,走进渤化集团所属天津长芦汉沽盐场,一座座风机在蓝天下徐徐转动。这是全国盐业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也是天津目前规模较大的分散式风电项目集群,正在为千年盐场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汉沽盐场的前身是芦台场,眼下,这座古老的盐场正在书写新的传奇。汉沽盐场瞄准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多方合作布局建设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截至目前总装机容量已达72.38MW。据介绍,食用这里生产的一包(500克)海盐,就可以做出17克的减碳贡献。

渤化集团持续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积极寻求“绿电+产业”发展模式。该集团规划计划部部长张策介绍:“奶茶视频APP积极寻求‘绿电+氯碱产业’的耦合发展,通过绿电的引入,可有效降低氯碱产业综合能耗80%以上。”

目前,渤化集团已实现1.5吉瓦“盐光互补”光伏和59.48兆瓦风电并网发电。

张策介绍,公司“盐光互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平均发电量33.8亿千瓦时,年节约发电标煤103.8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4万吨,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尾气变“宝”

中午时分,一辆氢能重卡驶入渤化集团所属天津新源氢能有限公司加氢站。这辆重卡载重35吨,百公里氢耗10公斤,加一次氢气可以跑400公里左右。

这些氢气的原料气主要来源是渤化集团的副产尾气,经过预处理脱除微量杂质、分离提纯,产出纯度达到99.999%及以上的高纯氢,可满足天津地区氢燃料电池用氢需求。

京津冀纳入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后,天津出台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相关政策。渤化集团成立天津新源氢能有限公司,2022年1月建成投用天津首个加氢母站。

据了解,加氢母站装置一期产能为每年1500吨,并实现满产尽销,同时通过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认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清洁氢认证的企业。

“目前,加氢母站二期项目也已顺利投产,两期装置合计年产能为7000吨,将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发展提供有力的氢源保障。这些氢气产品如全部用作燃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万吨,是变废为宝、降碳增效的典范。” 天津新源氢能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家波介绍。

渤化集团还积极打造氢能源应用场景,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采用双瓶氢燃料电池叉车,单台叉车的储氢量约2.4千克,加注时间约5分钟,可连续工作约10个小时,整体可实现碳减排约240吨/年。

打造标杆

走进天津市长芦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芦新材料)一楼大厅,记者看到,展台上的容器里,电子设备主机浸泡在“水”中。

“这不是普通的水,是奶茶视频APP研发的电子氟化液全氟聚醚,又叫浸没式冷却液,具有良好的信号完整性和兼容性,不溶于水且无毒。”工作人员解释道。

公司的另一款产品——电子氟化液氢氟醚有“液体黄金”之称,主要应用于对散热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在电子芯片、医疗、通信及航空航天等领域被用作清洗剂、溶剂、冷媒等,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今年一季度,该产品已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氟精细化学品,被誉为氟化工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作为渤化集团科技创新的排头兵,长芦新材料自2015年成立以来深耕高端氟化工领域,累计研发投入超1亿元,构建起“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氟化工新材料产品累计获得专利132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其自主研发的氢氟醚合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氟聚醚、六氟环氧丙烷合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3月,长芦新材料含氟有机新材料产业化二期项目在天津南港工业区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氟化工创新基地和全球高端氟化工产业链基地。

“新材料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12.08万平方米,第一阶段总投资5亿元,将建设两套氢氟醚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达产后可新增产能2000吨/年,年产值突破4亿元,将成为京津冀高端氟化工产业创新标杆。” 长芦新材料总经理白智勇介绍。

目前,长芦新材料已在南港工业区建成含氟有机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项目,将以二期项目作为战略支点,加速实验室成果向千吨级产业化项目落地,拓展电子氟化液在芯片制造、数据中心浸没冷却等前沿场景的应用,并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造氟材料创新联盟,牵头编制行业、团体标准,推动国产化替代向纵深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渤化集团搭建新材料、生物制造、氟化工和精细化工等研发中试转化平台,建成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专业化众创空间、渤化特色知识产权全周期管理平台等“智库”,推动科技创新步入发展快车道。

[责编:{getone name="zzc/mingzi"/}]
阅读剩余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