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2b/51884/0e140.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资金流失上亿!真金白银的“国补”都“补”哪去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资金流失上亿!真金白银的“国补”都“补”哪去了?
首页>时政频道>要闻>正文

资金流失上亿!真金白银的“国补”都“补”哪去了?

来源:{getone name="zzc/xinwenwang"/}2025-09-11 01:53:13

近年来,真金白银的“国补”政策在各地赢得广泛好评,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总规模约3000亿元,今年这一规模进一步增至5000亿元。

然而,本应让利于民的“国补”资金,在落地过程中却频遭“截胡”。近期,26个省份公布了2024年度审计报告,其中6个省份审计报告明确指出,“国补”资金存在骗补及违规使用问题,涉及金额上亿元。仅湖南省在汽车置换、农机报废更新等领域,就流失补贴资金达9373万元。

从各地审计报告和消费者反馈中可以看到,一些地方骗补套补手段花样百出:有的商家“先涨价后补贴”,将补贴收入囊中;有的虚构交易场景,串通“消费者”虚假申报;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漏洞和技术缺陷倒卖“消费券”,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黄牛党、职业骗补团伙趁机涌入,更有19天靠套补非法获利13万元的“职业玩家”。

普通消费者的体验同样大打折扣。部分平台规定“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导致消费者额外支出;商家用“国补”诱导消费者高价下单后拖延发货,消费者不得已退单反而丧失补贴资格;消费券抢券往往“秒空”,而事后兑付流程却繁琐冗长;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某些商品标注“国补”标识后,价格不降反升——有消费者发现,某款洗衣机日常促销价不到4000元,“国补”后最终成交价竟高达4300余元。

这些乱象不仅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流失,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容易影响政府公信力。深究乱象根源,既有不法商家与骗补企业恶意欺诈、部分消费者“薅羊毛”心理推波助澜,也有政策从流程设计到落地执行粗放化等现实因素,技术与监管环节的一些漏洞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例如,河北省审计报告指出,由于主管部门审核监管不力,9市存在未按标准或重复补贴问题,涉及资金152万元。

因此,各地政府对待“国补”不能只是“花了钱就了事”,更要实施精细化治理、强化部门协同、健全监督机制。具体而言,商务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实施细则,明确补贴商品的定价机制和参与条件;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国补商品价格监测频次,对“先涨价后补贴”等行为及时查处;主管部门需强化补贴资格审核,比如像山东省实行“市级初审+省级复核”机制、引入第三方核验等方式降低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各地要加大对骗补、套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畅通消费者监督举报渠道,对违规主体第一时间取消补贴资格、追缴非法所得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国补”政策作为国家释放消费潜力、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绝不是少数商家和不法分子的“薅羊毛”盛宴。唯有堵住漏洞、严管严查,方能让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于民,防止中央财政资金沦为滋养无良商家的“唐僧肉”。

[责编:{getone name="zzc/mingzi"/}]
阅读剩余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