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辉南县这片黑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创业者,他用三十余载的坚守与创新,将科技成果化作惠及万千农户的春雨;他扎根一线攻坚难题,以环保科技为笔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辉南县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车间技术工人王艳忠。
从打工仔到领路人
1966年出生于辉南县普通农家的王艳忠,初中毕业后便开启了务农打工之路。25岁,在维修农具时,一次电击事故让他失去了半条胳膊。但不幸并未摧毁这个东北汉子,1999年,独具商业眼光的王艳忠,敏锐地捕捉到草绳市场的需求,他立即带动周边村民开始打草绳,并出资购买了100台打草绳机,无偿送给周边四个乡镇家庭贫困的残疾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2000年,王艳忠又开始从事食用菌种植和肉鸡养殖。2009年,他带领村民加工食用菌,面对人手不足、传统装袋工艺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痛点,他经过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了自动化流水线。这套设备能顶替6个劳动力,装袋效率提高2倍。此项发明填补了中小型食用菌企业没有生产流水线的空白,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产品更是销往全国各地。
走上科技研发之路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王艳忠又把目光投在了设备除尘、无污染排放、秸秆转化、冬季取暖等设备的研发改进上。多年来,他带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机械设备领域不断深耕,研发出农业机械设备10余项,其中7项获得国家专利。
王艳忠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生产的食用菌原料辅料机,获得农科院领导和市场的一致好评;电动玉米播种机因轻便、快捷,深受农民喜爱,现已广泛应用;为海岛渔民研发的贝类产品挂片育苗机,也在渔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成果,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农村及乡镇供暖行业发展
“要让企业赚钱,更要让蓝天留得住。”有一年,王艳忠接到辽宁省抚顺市某工业区20余家企业的委托,他们的锅炉由于设计和技术的原因,对当地的空气和水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他带队到科研院所学习并反复试验,于2016年研发出了静电式锅炉尾气生物质碳化处理设备,帮助企业达到了限期整改的目标。经检测,这套设备的诸多净化指标显著优于国家标准,基本达到了无污染,净化后的水更是可以直接养殖青蛙和灌溉农田。目前该产品已取得国家专利,销往辽宁省、黑龙江省等地多家企业。2017年,他为辉南县高集岗殡仪馆研制了两套自动感应环保设备,得到了当地县政府和民政部门的肯定。2023年,他又研发出适合东北及高寒地区环境的高智能生物质燃料民用采暖设备,该设备以农村玉米秸秆、稻草和废弃生物质为燃料,集碳化、采暖、发电和物料烘干功能于一体,实现零成本供暖、发电、烘干,推动农村及乡镇供暖行业实现质的飞跃。
从“通化市优秀党员”到“吉林好人”,再到“全国劳动模范”,面对荣誉,王艳忠始终谦逊,“我不过就是爱琢磨,是党和国家搭建的广阔舞台,让我面对技术瓶颈从不言弃,面对民生所需从不退缩,让我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今,年近60岁的王艳忠仍奋斗在研发的道路上,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调试设备,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创新之路。
(劳动新闻记者 雨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