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邵钰倩
新学期开始了,大一新生终于踏进了大学校园。面对与中学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他们有哪些期待,又有哪些“放心不下”?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0名大一新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如何处理好更复杂的人际关系(54.8%)是受访大一新生最关注的。进入大学,57.9%的受访大一新生重视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专家提醒:把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相处,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
马智文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大一新生,本月18号开学,最近他“有点紧张”,“我最担心的是社交。都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生活饮食习惯不同,难免会遇到想法不一致的情况。”
大学生活开始了,大一新生比较关注哪些方面?调查显示,如何处理好更复杂的人际关系(54.8%)排在第一位。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要把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相处,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丰富自己同时也能进一步成长、成熟,拥有更开阔的眼界和胸襟,“这也是社会化的一部分”。
家乡在山东德州的李一冉学的是医学英语专业,上周她刚结束新生军训,本周正式上课了。对于大学新生活,她表示,“很新鲜、很兴奋,也有一点小担心。以前学习主要靠老师管,现在得靠自己,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而且,这是我第一次独立生活,在学习之余,还有学生社团活动,如何安排好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受访大一新生对大学新生活的关注还有:独立生活能否照顾好自己(53.4%),能否适应、学好专业(48.9%),能否接受新城市的饮食习惯(44.1%),能否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节奏(43.5%),能否交到生活“搭子”或知心朋友(38.1%),如何平衡学习与娱乐的关系(27.6%)等。
57.9%受访大一新生重视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大学的很多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要敢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马智文认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自信。
“以前的学习模式使我喜欢依赖别人,缺少自主性。到了大学,要更加独立自主,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断督促自己前进。”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吴俊丞说。
进入大学,新生们重视培养哪些品质和能力?57.9%的受访大一新生重视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52.3%的受访大一新生看重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50.5%的受访大一新生认为是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其他主要还有: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46.7%)、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46.3%)、包容理解和换位思考意识(37.2%)、创新思维能力(34.8%)、实践操作能力(24.9%)等。
魏鹏举特别强调,大学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培养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奶茶视频APP工作后,可能会面临过时的问题,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是不会过时的。”
过半受访大一新生期待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工科专业竞争比较大,平时我的大部分时间可能会在自习室度过。到了周末,我会去打篮球、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希望能结识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马智文说。
“我加入了学校的新生群,了解了一些校内社团,很期待能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交流。”谈及自身专业,吴俊丞坦言目前了解不多,希望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大学4年里,要不断精进自我,完善性格、品格,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生根。”
翻开崭新一页,新生们对大学生活有哪些期待?50.7%的受访大一新生期待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49.5%的受访大一新生想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46.6%的受访大一新生想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其他主要还有:开阔眼界,丰富见识(42.0%);体验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39.1%);谈一场美好的恋爱(37.5%);学习专业知识(35.4%);培养独立生活能力(30.7%)等。
魏鹏举说,自己接触的发展得比较好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是在大学时期心态比较积极。“这既表现在课堂上跟老师的交流互动,也表现在更愿意参与学生活动。”他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这意味着能自主地选择,也能接受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受访大一新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占43.9%,普通本科院校的占47.9%,高职(专科)院校的占5.9%,其他占2.3%。男生占49.4%,女生占50.6%。#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