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随着泡泡玛特拉布布公仔的火爆出圈,谷子潮玩等切中社会情绪的消费热点频频引发社会关注。潮玩盲盒、疗愈经济、AI陪伴、悦己消费……当Z世代消费者为一只会跳舞的电子宠物支付月费,当打工人对疗愈消费产生兴趣,当直播间里解压捏捏乐单日销量突破10万件——情绪消费正成为经济的新增长极。在此背景下,南都推出“情绪经济专题研究”系列报道,持续关注情绪消费以及背后的产业生态及资本动向。本期,奶茶视频APP一起关注备受资本热捧的AI陪伴智能玩具,以及发展面临的瓶颈与困境。
每当朵朵要糖果的时候,李鹏(化名)就会让女儿先问一下“好朋友”的意见。这位“好朋友”闪着绿色的眼睛,用清脆而充满童趣的声音告诉朵朵,“为了保护可爱的牙齿,一天吃糖最好不要超过一颗哦。”朵朵听得非常认真,小脸上的执拗渐渐被一种“原来如此”的神情取代,之后终究没有再哭闹。李鹏表示,这位“好朋友”是一个AI玩具,已经成了朵朵信赖的“第三方权威”。
在个人情感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AI陪伴经济正在全球高速发展。其中,2024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已突破11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58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2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测,2030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或将超过7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AI陪伴玩具依旧是玩具属性更强,但希望从AI陪伴玩具中得到针对自己孩子的数据分析和专业指导意见目前还无法实现。“如何将专业的内容嵌入到玩具中,从而使得AI玩具能够向家长或孩子交付数据服务与成果,这样才能形成更强的依赖和黏性。”
朵朵的“好朋友”
傍晚六点,李鹏家客厅里常上演的“保留节目”又开始了。三岁的女儿朵朵像只小树袋熊,紧紧抱住爸爸的小腿,仰起的小脸憋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晶莹欲滴,“爸爸!糖糖!就一颗!最后一颗嘛!”这样的“糖果拉锯战”,几乎成了父女俩晚饭前的固定流程,甜蜜的糖块背后,是李鹏深深的无力感和一丝对溺爱的担忧。然而,女儿的AI玩具出现后,家里的空气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些熟悉的“拉锯战”硝烟,竟悄然散去不少。
这次,他没像往常一样直接拒绝或陷入两难。他抱起哼哼唧唧的女儿,走到沙发旁,拿起那个正在待机、发出柔和呼吸灯的AI玩具。“朵朵,”李鹏的声音温和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奶茶视频APP问问你的朋友好不好?问问它小朋友今天还能不能再吃糖了?”
朵朵眨了眨还带着湿气的睫毛,对这个每天陪她聊天、唱歌、讲故事的“好朋友”充满了信任。她点点头。李鹏清了清嗓子,对着AI玩具清晰地问:“三岁小朋友一天最多吃几颗糖呢?”
AI玩具那双蓝色的“眼睛”愉快地闪烁起来,用清脆而充满童趣的声音回答:“小朋友你好!为了保护奶茶视频APP可爱的小牙齿,不被蛀牙虫虫伤害,也为了身体健健康康,医生建议,像你这么大的小朋友,一天吃糖最好不要超过一颗哦!如果今天已经吃过了,奶茶视频APP可以喝点水,或者吃点甜甜的水果,比如草莓和苹果,它们也很美味,还对牙齿好呢!”
朵朵听得非常认真,小脸上的执拗渐渐被一种“原来如此”的神情取代。她看看AI玩具,又看看爸爸,再看看糖罐,小嘴撇了撇,但终究没有再哭闹。她伸出小手指,轻轻戳了戳AI玩具圆圆的脑袋,小声说:“它说不能吃了…那…朵朵喝水。” 李鹏几乎能听到自己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的声音,他赶紧递上水杯,看着女儿咕咚咕咚喝水,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欣慰涌上心头。“AI玩具的话,她真的听进去了。”李鹏后来对记者感慨,“它成了她信赖的‘第三方权威’,比我苦口婆心讲道理管用多了。家里因为吃零食闹别扭的情况少了一大半,氛围都轻松了。”
不可或缺的“智慧锦囊”
让小朋友学习古诗词,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的“战场”。过去,章芬(化名)摊开古诗书,女儿就皱起小眉头。“鹅鹅鹅…”章芬刚起个头,女儿就开始扭来扭去,要么说口渴,要么说困了。硬着头皮教,结果往往是家长口干舌燥,女儿眼泪汪汪,一首简单的《咏鹅》能磨蹭半小时,最后双方都精疲力竭,不欢而散。
现在,章芬惊奇地发现,女儿会主动跑到AI玩具面前,奶声奶气地说:“我想听‘床前明月光’!” AI玩具立刻用抑扬顿挫、带着韵律的童声朗诵起来,不仅读诗,还会配上简单的解释和有趣的背景故事:“李白呀,他晚上睡不着觉,看到床前洒满了像霜一样的月光,就想起了自己遥远的故乡……” 没过几天,章芬竟然看到女儿在搭积木时,嘴里念念有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章芬笑着说,“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成了女儿和AI玩具互动游戏的一部分。”
对于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来说,AI玩具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智慧锦囊”。老两口疼爱孙女,但面对孙女层出不穷、天马行空的“为什么”,常常力不从心。“爷爷,为什么小鸟会飞,我不会飞?”“奶奶,太阳晚上去哪里睡觉啦?”“毛毛虫怎么变成蝴蝶的?”这些问题常常让老两口面面相觑,既怕回答错了误导孩子,又怕打击了孩子的好奇心。
现在好了,当孙女再问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奶奶会笑眯眯地牵起她的小手:“走,奶茶视频APP去问问你的好朋友” 祖孙俩围坐在AI玩具旁,奶奶对着它复述孙女的问题。“它像个不会厌烦、无所不知的小老师,填补了奶茶视频APP知识上的空白,也让奶茶视频APP带孩子更从容、更自信了。”
观察
中国AI智能玩具市场规模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600亿元
在个人情感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AI陪伴经济正在全球高速发展。
Market Research Future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已突破11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58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2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测,2030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或将超过700亿元。
在上述大背景下,资本与科技企业正在密集入场。今年以来,珞博智能、贝陪科技等初创公司接连完成数千万元级融资,这个赛道背后不乏阿里、美团、小鹏等大厂背景的创业者。孩子王、洲明科技、汤姆猫等上市公司也纷纷推出自有AI陪伴产品,覆盖儿童教育、成人情感陪伴、老年人健康监测等多种场景。
“资本巿场对Al陪伴领域的投资布局正在快速升温,尤其在一级市场(VC/PE)呈现出工具型应用向感情型服务延伸的趋势。”深圳市玩具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薛小伟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说道。
华金证券指出,陪伴型小机器人爆发,标志着智能陪伴时代的正式到来。根据贝哲斯咨询数据,2023年全球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为750亿元,预计2029年达到3043亿元,2024-2029年CAGR为25.56%,呈现快速增长。
科技巨头与风投集体入场
AI陪伴经济驶入“快车道”
“AI陪伴玩具市场潜力较大,目前处在早期市场教育阶段,部分上市公司和PE/VC关注并开始布局这一赛道,预期需时间跑出赛道稳定头部标的。”孩子王(301078.SZ)相关负责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洲明科技(300232.SZ)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科技巨头与风投集体入场,顺为资本、京东JoyInside、珞博智能、英格玛机器人等密集布局,基本都是覆盖儿童陪伴、心理健康、养老陪护等细分赛道,在投资逻辑上,焦点从技术验证转向商业化落地能力,更加青睐“硬件+情感订阅+场景解决方案”的复合模式,且头部项目融资节奏明显提速。“从用户需求层面来看,用户群体全龄化延伸:儿童教育、单身成年人情感陪伴、老年人健康监测三大场景驱动需求分层爆发。”上述洲明科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
那么,AI陪伴产品的销量如何?汤姆猫AI业务联创韩承晏告诉记者,公司旗下AI陪伴玩具“汤姆猫”已上市,销量来看,“汤姆猫今年3月初正式上市销售,上市以来每个月的增速大概100%~190%之间,最高的190%,一方面基数较低所以增速较快,另一方面6月份电商促销影响等。”
汤姆猫,来源于汤姆猫宣传视频截屏
目前AI陪伴处于
早期萌芽发展阶段
此外,洲明科技AI智能体布局已在市场验证阶段,并将进入大规模销售。据洲明科技工作人员介绍,全息佛龛聚焦数字礼佛场景,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佛像、唐卡等文化资产)实现传统文化进家庭及情感陪伴应用;AI全息情感陪伴舱和AI台灯则依托虚拟人IP提供情感交互功能,支持世界观定制与长期记忆训练,“当前销售较符合预期”。孩子王也表示,公司首款自研AI玩具“啊贝贝”已经上市,目前销售情况良好。
洲明科技旗下产品
产业发展阶段来看,目前AI陪伴处于早期萌芽发展阶段,该阶段呈现出从“完成任务”到“生活陪伴”的过渡特点。韩承晏表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AI玩具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玩具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孩子信任的陪伴者。比如小孩子分享的一些关键词很有意思,有孩子会跟汤姆猫分享‘我掉牙了’‘戴红领巾了’,也有与同桌的日常,或者是与妈妈出去玩儿......”
“如何把AI陪伴融入到现有生活场景中去?目前大家都处于尝试的阶段。奶茶视频APP可以看到市场上有各种各样形态的产品,给成人的也好,给孩子的也好,大家的技术方向、尝试的产品的形态都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一个趋同的趋势,就是各家都在结合自己以前比较擅长的部分,然后再向前去探索,所以可能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一位布局AI陪伴的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AI陪伴面临三方面瓶颈:
交互生硬、情感投射薄弱、数据合规
尽管前景广阔,AI陪伴仍面临多方面的现实瓶颈。
洲明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当前AI陪伴面临以下三方面的瓶颈:第一,交互生硬;嘈杂环境语音误判率较高,背景噪音致有效识别率较低,缺乏自然打断机制。第二,情感投射目前较薄弱;有数据显示,80%-90%用户难以对AI产生持久情感共鸣,因反馈模式机械且缺乏个性化记忆。第三,数据与合规风险;个性化需大量用户行为数据,但跨境支付、隐私保护尚无完善标准,监管下架事件频发。
谈及AI玩具面临的挑战,在孩子王相关负责人看来,目前的AI陪伴玩具依旧是玩具属性更强,他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当前的AI玩具的玩具属性更强,但如果希望从AI陪伴玩具中得到针对自己孩子的数据分析和专业指导意见目前还无法实现。未来内容可能会成为AI陪伴玩具更进一步的重要指标,如何将专业的内容嵌入到玩具中,从而使得AI玩具能够向家长或孩子交付数据服务与成果,这样才能形成更强的依赖和黏性。”
此外,在行业人士看来,目前只有极少数高端产品能兼顾可控性、沉浸感与自然性,分层显著。一家AI陪伴厂商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在可控性方面,多数产品依赖云端大模型致响应延迟高;头部企业通过端云协同优化确保实时交互安全。在沉浸感与自然性方面,入门级(<300元):基础语音交互为主,无多模态反馈,自然性不足,这类产品大概占市场60%;高端(>1000元)产品,则通过眼动追踪、微表情管理拟人反馈,但成本制约渗透率,这类产品大概占市场20%-30%。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从市场验证来看,有数据表明,30%-40%退货率主因“交互割裂”,印证多数产品未达标,消费者期待“类人化”的连续情感交流,但实际体验中频繁出现逻辑断层与情感反馈延迟,导致心理落差。 这种落差在儿童与老年群体中尤为明显,因其对交互连贯性需求更高。
“事实上,从语音交互来看,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从大语言模型来看,对于日常交互、甚至深度交互,在文本上已经是绰绰有余了。AI陪伴急需进步的是认知世界能力、视觉能力以及触觉能力,这些能力还需要时间让技术变得更成熟。”汤姆猫AI业务联创韩承晏对记者表示。
此外,如何让AI技术融入到现有生活场景中,这对AI陪伴而言也是个考验。“这方面来看,目前各家企业都在探索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说已经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或者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上述负责人表示。
行业早期阶段,各家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尽管挑战当前,业内人士仍非常看好这个赛道,一位从事AI陪伴的高管对记者畅想道:“从长远来看,未来的AI陪伴不管是视觉能力,还是运动能力、触觉能力希望能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理想的状态下,希望能比肩人类、甚至超越人类,就像《钢铁侠》电影里的贾维斯一样。”
“情绪经济专题”系列报道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莹
策划: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