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名单。其中,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光荣入选。
名片
翟婉明,1963年8月出生于江苏靖江,中共党员,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首屈一指的轨道交通工程专家,创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在国际上被称作“翟模型”。从教40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轨道交通领域教学与科研一线,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超100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陈嘉庚科学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感言
教师是美丽的职业,我很享受这个职业。这次获得全国“最美教师”殊荣,我倍感荣幸和激动。未来,我将继续坚守教师岗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适应现代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我希望,把我所学传递给青年一代,只有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奶茶视频APP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暑假期间,记者见到翟婉明时,他正忙着和团队一起进行成渝中线高铁的相关科研工作。他告诉记者,这条高速铁路建成后,列车时速可达400公里,成都到重庆用不了1个小时。
翟婉明常说,要完全实现中国轨道交通引领世界的梦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各种类别、各种层次的科技人才来支撑,一代一代传承。所以,他始终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希望为国家培养更多轨道交通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让“中国标准”真正成为全球铁路的“通用语言”。
初心
“铁路梦”始于40多年前的求学路
翟婉明出生在江苏农村,1981年考入西南交通大学。那年,18岁的他首次坐火车从江苏前往四川,辗转了四天三夜才抵达位于乐山的学校。
“慢、晃、挤”是翟婉明对中国铁路最初的印象。“那时我在想,咱们的火车不该是这样。将来能不能再快一点、再平稳一点?”翟婉明说。如今,翟婉明已成为现代铁路工程动力学领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但只要谈起火车、铁路、速度,他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今年暑假期间,翟婉明在新疆一个水果摊挑选哈密瓜时,摊主告诉他,这些瓜是早上刚从地里摘的,晚上就能运到西安。“现在通了高铁,运瓜快得很,再也不愁烂在路上咯。”翟婉明听得入神,眼角泛起笑意。这时,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他入围“最美教师”的消息。
那一刻,40多年前那个坐火车的少年与身处高铁时代的他,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8月28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翟婉明为首的14人为主要完成人的“高速铁路线形最优动态性能设计原理、调控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成果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本次大会颁发的唯一特等奖,也是时隔8年再次颁发的首个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荣誉加身,他却只是笑着说:“我不过是一直在坚持年轻时的梦想。”
科研
为铁路大提速和高铁领跑装“引擎”
当人们谈及中国高铁领跑世界时,常常会提到“翟模型”,它的创建者就是翟婉明。
深夜的实验室内,成堆的演算纸和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的曲线,见证了翟婉明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大胆提出开展“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的设想,首次将车辆与轨道一体化研究,创建了车辆-轨道统一模型。后来,这一全新理论体系也被国际学界称作“翟模型”,成了国内外轨道交通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理论的价值,终要由应用实践来检验。1997年至2007年,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的背后,“翟模型”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比如,2003年,当我国正准备实施第五次铁路大提速时,新研制的提速机车韶山7E却在试验中出现了令人意外的横向异常振动,如不迅速解决,将直接影响整个提速计划。临危受命,翟婉明带领团队依托“翟模型”开展计算机模拟分析与评估,钻研数据、查找原因,最终提出一套关键设计参数优化方案,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然而,他的科研并未止步于此。这些年来,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种类型的高速铁路工程设计当中,包括建造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客货共线的福厦高铁、第一条大跨度桥梁上铺设无砟轨道的昌赣高铁等多个“从0到1”的标志性工程。
严师
他的“毫米”哲学与百年交通梦
在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的“严”是出了名的。“铁轨上1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引发事故,科学研究岂能有丝毫马虎?”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份“严”的背后,是极致的负责。博士研究生曲帅记得,第一次汇报论文初稿时,翟老师眉头紧锁,拿起笔就开始批改,大到论文的逻辑性、章节标题的拟定、文献引用规范,小到公式中字母的字体字号、图表演示方式,纸上密密麻麻,全是红笔圈点批注的痕迹。如今,已经走上科研岗位的曲帅更能理解老师的这份用心。
一直以来,尽管科研任务繁重,工作堆积如山,但翟婉明对教学始终怀有赤诚之心。在他的时间安排中,总会留出一半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带他们跑现场、进实验室、做试验、写论文。
三尺讲台,亦是他耕耘的沃土。在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长期主讲将他和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的两门博、硕士核心课程:《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不仅如此,2012年起,翟婉明还坚持每年前往西南交通大学对口支援的兰州交通大学,开展讲座、指导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截至目前,翟婉明培养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已逾百名。他们活跃在我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其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