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2e/b766e/df6d7.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盐碱荒地变身稻花香里 沙漠深处荷花满塘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盐碱荒地变身稻花香里 沙漠深处荷花满塘
首页>时政频道>要闻>正文

盐碱荒地变身稻花香里 沙漠深处荷花满塘

来源:{getone name="zzc/xinwenwang"/}2025-09-10 18:00:09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0日电(记者赵泽辉、恩浩)九月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秋高气爽。

  站在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26.5米高的观景塔上,大路镇党委书记高向东指着脚下金黄的稻浪感慨道:“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白茫茫的盐碱滩,现在你看,稻田画、观光塔、玻璃栈道,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9月9日拍摄的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内的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多年前,这片土地还是另一番景象。盐碱含量极高,玉米等农作物几乎无法成活。“地里种什么都不长,年轻人都跑到外面打工了。”小滩子村村民刘俊伟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我把土地流转给园区,每年有租金收入,自己还在园区找到了工作,月收入稳定,一年下来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2021年,当地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采用水稻冲刷降盐的方法,一遍遍冲洗降低盐碱含量,让曾经的“不毛之地”逐渐焕发生机。园区还创新推出“稻蟹共生”立体种养模式,河蟹在稻田中吃害虫、除杂草,排泄物又成为天然有机肥,形成完美的生态循环。

  如今的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规划占地面积约3000亩,其中稻渔立体种养1800余亩,年产稻米100多万斤。登上观景塔俯瞰,“哪吒”等巨幅稻田画作在大地上铺展开来,配合700米长的玻璃栈道、树屋民宿、VR体验馆等设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9月9日,工作人员在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展示抓到的螃蟹。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在惠及更多村民。园区用工大部分来自当地村民,通过“租金+佣金+股金”的“三金”模式,园区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当地村民每年土地直接收益140万元。

  围绕园区发展起来的70多家渔家乐生意红火。“各家都有自己的农产品和手艺,虽然同样是做鱼,但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高向东介绍说,“周末的时候,很多周边城市的人专门来这里品尝农家美食。”

  沿着旅游线路继续前行,距离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不远处,还有一个30多亩的荷塘,尚有一些粉白相间的荷花,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这片荷花池原本是个闲置鱼塘,周围都是沙漠。”荷塘月色景点负责人郝伟全一边撑船采摘莲蓬,一边介绍,“这里的水全靠沙漠渗水汇聚而成,水质特别好,荷花长得格外茂盛。”

  这是9月9日在荷塘月色景点拍摄的荷花池。新华社记者 达日罕 摄

  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郭凤娥带着母亲和孩子专程赶来赏荷,不远处传来孩子们在浮桥栈道上的欢声笑语。荷塘月色景点免费向游客开放,当地村民还发展起了小规模的莲子经济,将采摘的莲子售卖给游客,特别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

  最让当地人骄傲的是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善。如今的大路镇,不仅告别了风沙漫天的日子,还吸引了苍鹭、白鹭、野鸭等20多种鸟类前来栖息。

  作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准格尔旗近年来完成了“四个百万亩”工程——百万亩沙棘种植、百万亩山杏种植、百万亩砒砂岩综合治理、百万亩矿区综合治理,实现境内库布其沙漠全域治理。

[责编:{getone name="zzc/mingzi"/}]
阅读剩余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