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
电动知家消息,9月8日,Stellantis集团欧洲区总裁安帕拉托在慕尼黑车展上发出紧急警告:若欧盟未能在年底前修订二氧化碳减排法规,“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将面临崩溃危机”。这不是单一企业的危言耸听。宝马CEO奥利弗・齐普策直接批评欧盟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车的计划是“重大错误”,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也曾警告欧洲汽车市场可能面临“系统性崩溃风险”。
欧洲汽车产业正面临欧盟碳排放法规的严峻挑战。根据现行法规,欧洲汽车行业需在2030年前将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1年水平降低55%,商用车降低50%,并在2035年实现100%减排(即全面电动化)。这一政策于2023年2月正式通过,规定从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车。如今,欧洲车企领导人正在公开反对这一时间表。安帕拉托直言:“无论是2025年的阶段性要求,还是2026至2030年的减排目标,当前设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阈值根本无法实现”。
欧洲汽车巨头们的警告背后是残酷的市场现实。安帕拉托指出,欧洲汽车市场中60%的销量集中在售价4万欧元(约合33.4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车型。而现行法规对电动汽车的要求,使得行业无法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电动汽车价格缺乏竞争力,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经济环境也不支持。欧洲汽车平均车龄已达12年,现有2.56亿辆存量汽车每年都会“老化”一个月。让消费者买不起电动车的法规,无法更新这些老旧车辆。面对危机,Stellantis集团已经宣布将不再追求“2030年只生产电动汽车”的目标。
宝马CEO齐普策提出了替代方案:建立覆盖全链条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包括原材料开采、生产制造、使用及回收全过程。他敦促欧盟监管机构在2035年之后允许使用环保燃料,并要求燃料生产商也必须承担责任。“设定一个强制的最终期限要求所有产业必须按时完成转型,对奶茶视频APP自己没有好处”。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透露,完全放弃内燃机技术将导致欧洲丧失超过50万个就业岗位。欧洲车企在电动化领域的投资回报周期已延长至7-8年,而中国同行凭借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产品迭代速度快两倍。
欧洲车企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政策压力,还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虽达22%,但其中83%的电池组件依赖亚洲进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车企已掌握全球70%的锂电池产能和90%的永磁电机生产能力。这种技术代差使得欧洲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处于明显劣势,也解释了德系巨头对激进转型政策的抵触情绪。
关于奶茶视频APP|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当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