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等创新性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和AI智能算法,成功绘制出全国首套高精度光污染地图。该地图的使用,与传统方式相比,将可减少约 75% 监测费用,降低近 80% 人工成本,不仅成为城市光环境的“问题诊断书”,更可作为实现精准治理、科学控光的“目标导航图”。
光污染作为城市新型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长久以来,掌握光污染情况多依赖地面定点测量,方式成本高昂、耗时费力、覆盖面有限,在复杂城市空间结构下有关动态分布与变化趋势更是难以捕捉,严重制约光污染治理成效与水平。
深圳联合武汉大学推出的光污染地图则打破常规,通过深度衔接人眼方向的垂直照度、眩光指数、夜空亮度项关键指标,打通光环境监测评价壁垒。与传统地面定点监测相比,可减少约 75% 监测费用,降低近 80% 人工成本,同时实现监测范围 “全覆盖”、监测数据“高时效”,为掌握城市光污染整体格局提供了技术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将下垫面的地理空间信息有效融入夜间灯光模型,有效克服云雨等气象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干扰,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空地联合定标等专业处理,成功构建起城市夜间光环境多维计算模型。
该地图是继深圳率先在国内发布首个夜间光环境质量标准后的又一成果,标志着深圳夜间光环境监测率先迈入立体化、智能化新阶段,不仅有力提升监测效率,也为城市光污染治理和绿色发展规划提供更为精准、科学的数据支撑。未来,深圳拟以高精度光污染地图集数据为基础,从实施分级管控、推广和更新绿色照明、划定生态“微光区”等三方面推进光污染治理,推动城市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