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 李景
“欢迎来到杭州东站,我是杭州东站AI智能体,为您提供出行、导航、商业、咨询等全面的站内服务。”前不久,杭州东站里立起了一块块智慧屏——“杭小东”,来到杭州的旅客一出站就可以自助在屏幕上查询各种信息,手机扫一扫进入“杭小东”小程序,出行变得更加轻松顺畅。
“今年暑期,杭州东站日均发送旅客超23.2万人次,不断增多的人流量对高铁站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杭州东站“之江心驿”雷锋服务站,杭州东站客运值班员项李妍也建议前来咨询的旅客使用“杭小东”自主查询。她表示,作为长三角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杭州东站综合了铁路、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网约车等多元化出行方式于一体,因而大型站点的精准导航成了提升服务的关键,“杭小东”运用了室内北斗技术,可以通过智能语音交互和精准室内导航,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
记者在“杭小东”小程序中输入“去哪里坐出租车”,对话框立刻出现站点位置,并显示当前排队人数、预计等待时间等信息,点击“导航前往”便直接显示出室内导航。不少乘客看到可爱的“杭小东”智慧屏不禁感叹:“杭州可真先进啊!”
变化的背后,是杭州持之以恒探索构建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体系的结果,也是杭州不断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的结果。
今年3月底,杭州城市大脑推进会召开,正式提出打造杭州城市大脑3.0,即聚焦打造超大城市智能体,在建强智能中枢、打造城市治理操作系统、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做强数据要素市场上实现更大突破,构建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
智能体,是杭州未来打造智慧城市的关键。简单地说,就是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和应用,实现智能监管、智能调度、智能分析,最终提升城市管理决策能力,更好地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
“警小爱”是智能体中的典型代表,目前,这个AI警务助手仅在杭州市临平区的“朋友圈”就已覆盖136万居民、5.7万家企业单位。
“经过两年训练,‘警小爱’已可通过多轮问答,随时随地对公安政务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警小爱”通过搭建知识图谱和语料训练,汇聚形成覆盖流动人口、治安、车驾管、出入境、户政等11大类业务1886个公安业务点的知识库,特别是围绕热度最高的政务咨询,整合了121个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形成近千个标准回复模板。“警小爱”依托企业微信,以大语言模型为基座,引入公安知识图谱和警务语料,赋能基层现代警务。
在杭州市郊桐庐县,智慧公交云系统已经开始为这个小县城提供有效的智慧服务。走进桐庐县潇洒公交公司信息中心,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左边是智慧公交云调度平台主体,右边各辆公交车的实时监控、线路信息、车辆运行状态、车内状况、站点客流等信息一目了然。
“目前,智慧公交平台集成9大核心系统,链接364套车载终端和全县的智能公交站亭,实现安全监管、计划排班、运营调度等‘一图统揽’。”桐庐县潇洒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科监控中心林刚介绍,通过对客流、运力、路况等数据的分析,可以精准掌握每条线路的运行效率,及时调整班次安排,优化线路设计,实现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传统的管理模式10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抽查60辆车,如今,4个人通过查看系统自动抓取的违规行为预警,就能随时将全部300多辆车的运行状况看得清清楚楚,智慧平台既提升了公交公司的管理效率,也提升了市民出行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