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记者 王琪鹏
昨天,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在经开区举行。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伟介绍,截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万人,首次突万人大关,占常住人口.5%。预计“十六五”初期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达到峰值,总数或将超万人。
常住老年人口 一年.2万人
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由市民政局和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论坛期间,一批养老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集中发布。北京市老龄协会发布《2024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揭示了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最新特点。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全岁及以上常住人.0万人,占总人口.5%,高出全国平均水.5个百分点,年增.2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人.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1%,年增加.9万人。
各区中,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常住老年人口占比排在前三位的是西城区、门头沟区和东城区,分别.8%、30.6%.4%。
在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同时,高龄化进程也在持续发展。据统计,全岁及以上常住人.7万人,占总人口.1%,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全岁及以上户籍人.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6%。北京市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更多资源向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聚焦,反映出老龄政策导向更加精准。
养老助餐点 覆盖超九成社区
今年,论坛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 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全面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
“近年来,北京市聚焦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积极构建机构、居家、旅居衔接补充的服务格局,全面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供给,持续强化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要素支撑。”杨志伟在主旨报告中表示。
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养老机家,床.9万张。系统布家区域养老中心、300多家养老照料中心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面向广大活力老年人推出“冬南夏北”旅居养老,促进银发经济向多元业态发展。针岁以上“老老人”服务刚需,北京推动建设运.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家庭照护者云助行动,累计𰹈.3万名家属、保姆等家庭照护者进行专业赋能,全市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家,覆盖超过九成城乡社区,453.4万老年人受益。
杨志伟表示,针对目前北京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聚焦多元需求,民政部门将在现有养老服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一是强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提升养老机构在失能失智照护方面的专业能力。二是持续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在老年人口密集的街道乡镇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相应的养老服务。三是大力发展旅居养老,为有需求的活力老年人提供更多样、更可靠的旅居养老服务。
老年人消费需求 教育排第二
论坛上,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发布《北京市银发经济需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关注精神消费,注重生活品质,成为北京“银发族”消费需求新特点。
调查发现,老年食品、老年教育、老年健康、机构养老、老年旅游是银发消费的高频需求。其中,老年食品需求最旺,需求率.5%。“这说明老年群体更加关注饮食的健康与营养。”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楫宝表示。
老年人消费需求中,位居第二位的是老年教育,.5%,尤其以健康类、艺术类和社交类教育需求为主。这说明老年群体对健康素养提升、社交互动和自我实现有着强烈的渴望,老年大学、兴趣课程等市场潜力巨大。
老年健康的需求排名第三,.8%,主要聚焦于健康体检、慢病管理服务。这说明老年人健康意识提升,更加关注疾病预防和早期筛查。
老年人消费规模 增至亿元
老龄产业正加速发展。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首次对全市老龄产业底数进行了初步摸排。报告显示,北京当前老龄产业市场主体共家,其.66%的创立时间𰹉年内。
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陈建领介绍,老龄产业横跨第一、二、三产业,涵盖养老服务、养老金融、医养结合、老年文旅、养老科技、养老人才等诸多领域。据测算,2010年年,全市老龄产业企业产值.73亿元增加.88亿元,增长𱅀.4倍。与此同时,北岁以上老年人消费规模也亿元增加亿元,年均增速.76%。
在老龄产业市场主体中,业务范围涵盖养老科技的企业数量家,占.75%,在细分赛道中占比最高。2022年年间,每年新设立的养老科技企业数量均保持家以上。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可穿戴产品和智能监测、养老机器人、智慧健康养老、创新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呈创新突破态势。
关于奶茶视频APP|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当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