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方周 编辑/吕栋)
美国电脑制造商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被曝年内再次启动对华员工裁员计划。
9月8日,两名收到通知的知情人士向南华早报透露称,戴尔本周将与裁员计划内的员工进行一对一沟通。其最后工作日已定为10月10日,在此之前,受影响员工可申请公司内部的其他空缺职位。
知情人士称,此次裁员主要涉及戴尔位于上海和厦门的EMC存储部门及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其中一人还表示,这是近几个月来的第三轮裁员,此前两轮的离职日期分别为8月15日和9月12日。但目前尚不清楚最新一轮裁员的规模,戴尔尚未回应置评请求。
网注意到,连日以来,有多位网友陆续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位于上海五角场的COE办公室经历了大规模裁员,包括中山公园CDC、五角场COE等多个核心部门,赔偿N+3,全球员工将从12万砍到10.8万,降幅10%。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就曾有媒体爆料称,戴尔集团在中国区进行了裁员,裁撤员工数量达120人,高层变动也不小,主要涉及销售、市场等关键业务团队。若相关爆料属实,此次裁员已是戴尔年内在华第四次裁员。
上述网友所提到的“12万员工砍到10.8万”的说法也与戴尔今年3月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给出的数字相吻合。近年以来,戴尔集团持续在全球范围内缩减人员,该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表示,截至1月31日,其员工总数约为108000人,低于去年同期的约为120000人,下降比率为10%。
戴尔表示,整个2025财年,公司始终致力于严谨的成本管理,并与持续推进的业务现代化计划相协调,并持续采取多项措施降低成本,包括限制外部招聘、员工重组以及其他旨在使投资与已宣布的战略和客户优先事项保持一致的举措。这些举措最终减少了公司员工总数。尽管面临这些艰难的抉择,公司仍将继续致力于赋能员工,并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
戴尔发布的笔记本产品 戴尔官网
公开资料显示,戴尔成立于1984年,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1998年,戴尔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从设计、研发,到采购、生产再到销售一系列环节的本土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联想和戴尔稳坐市占率第一、二的宝座,但戴尔从2023年开始走下坡路,一路从第二掉到第四,最后变成了“others”。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8.4%,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最大同比增幅。其中联想和惠普分别以25.1%、20.9%的市占率稳居前二。而戴尔虽以14.5%的占有率维持在第三名,但却是榜单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唯一一家出货量同比下滑了2%的。
尽管在全球市场仍有一席之地,但在中国市场却遭遇滑铁卢。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PC市场(不含平板电脑)同比增长12%,出货量达1020万台。联想、华为、华硕、惠普、软通动力分居前五,戴尔的数据早已不再单独列出。
有分析指出,近年来,受PC市场需求收紧等影响,包括联想、华硕等品牌均对产品线、营销策略进行了调整,通过降价策略以及更多的推出性价比机型来吸引消费者。在此背景下,戴尔的宣发、产品力和价格等方面对比友商均未能取得优势,产品创新和本土化方面也存在不足,是其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台媒“工商时报”报道称,2023年1月,在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多项对华出口管制措施下,戴尔宣称已立下目标,2025年把50%的产能移出中国,到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戴尔的销量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到了2023年四季度,戴尔全球副总裁终于坐不住了,站出来面对媒体采访时矢口否认了戴尔的“去中国化”传闻。她表示:“奶茶视频APP从未发布过任何‘戴尔供应链将撤离中国’的消息,这些传闻绝对是‘谣言’。”然而,这番迟来的辟谣却并未能挽回消费者的心。许多消费者认为,戴尔在销量暴跌之后才出来辟谣,显然是迫于市场压力而为之,其可信度大打折扣。
但无论戴尔是否在推进供应链“去中国化”,从业绩上来看,中国市场已经去戴尔化了。
2025年8月初,还有网传消息称戴尔公司发布了一份“退出计划核心时间轴”,引发市场关注。戴尔方面则回应称:“这是谣言,奶茶视频APP不会对谣言进行评论。”戴尔请记者和所有关联方参考戴尔官方信息以获取正确的资讯,并且表示“戴尔将继续聚焦业务发展,致力于服务中国的客户及合作伙伴。”
戴尔并非首家调整在华业务的跨国科技公司。今年以来,已有IBM、微软、亚马逊、美光科技等多家科技巨头对其在华研发业务进行了调整。
本文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