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播出后,老戏骨们也实实在在尝到了作品热度带来的甜头。
平日里只活跃在荧幕上,现实生活里几乎“隐于市”,热度一上来,纷纷亮相。
迟蓬便是其中之一,她接受央视专访,畅谈演艺生涯,面对提问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令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她也有自己的表演追求,渴望挑战一个知识分子角色。
在庆功宴上,由于片头曾被除名的待遇,剧组成员再次相聚时,特别将迟蓬安排在显眼位置。
林永健挽着她,杨幂紧挨着她,唯恐她被冷落。
无论出席何种场合,迟蓬总是穿着素雅,甚至显得朴素,一张自然的脸庞,花白头发随意挽起,透着浓厚的老艺术家风范。
倪萍也提到,迟蓬一直坚持上世纪的穿衣风格,布料、麻质,全都是她亲手缝制。
在如今追求奢华、讲究排场的娱乐圈,她显得格格不入,
但正因如此,她那纯粹干净的气质反倒格外引人注目。
庆功宴刚结束,她又马不停蹄地参加演员交流会,与“绣绣娘”沈丹萍同框。
剧中,一个是富态的地主婆,一个是粗粝的农村妇女,到了戏外,两人形象大变,令人一时难以辨认。
沈丹萍的穿着,是这个年龄段女性常见的风格,
鲜艳的花衣配上小皮鞋,颜色提神,但由于款式宽松,稍不注意就显得臃肿、老气,再配上一抹红唇,反而显得突兀。
而迟蓬则一反常态,
选择了一套更显时尚的白色套装,露出膝盖以上的腿部线条,搭配一双亮色高跟鞋,头发依旧整齐地挽起。
为避免整体造型过于张扬,她在西装内搭了一件深色衬衫,既显得精神焕发,又不过分夺目,那种从内而外散发出的活力令人动容。
这套穿搭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
不少人认为,人上了年纪就该讲究得体,露不如遮,艳不如雅,各年龄层应有各年龄的穿衣方式。
每当这类观点出现,总让人感叹时代仿佛倒退了几十年。实话说,穿衣打扮的标准,不应是年龄,而应是是否好看。
再看迟蓬,身姿挺拔,干练利落,皮肤白净,显年轻,为何不去尝试呢?
观众对她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剧中那个土里土气、接地气的角色上,一口地道方言,神情老态,仿佛就是从村里临时请来的村民。
没想到现实中,她竟透着一股被书香浸润过的知性气质,温柔、恬静,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好。
两位老戏骨相遇,沈丹萍却把自己放得很低。
合影时,她特意等待迟蓬,等她站定后,又推让起中心位置,拗不过迟蓬,最终还是顺了她的意思。
毕竟,沈丹萍也曾是80年代红极一时的明星,飞天奖与百花奖的常客,奖项拿到手软。
相较之下,迟蓬的获奖履历显得“寒酸”些,仅在25岁时凭一部作品斩获飞天奖最佳女配角,此后多年,再无其他奖项。
然而在迟蓬面前,沈丹萍却异常谦逊,毫不吝啬地夸赞,“所有的奖,都该颁给迟蓬姐姐。”
或许是真心佩服,她的言语也毫不遮掩,“和她比,我根本不够格,演技比不过她。”
轮到迟蓬发言时,她则表现得格外谦虚,表示能接演大脚娘这个角色,是运气好,“就像天上掉馅饼,换成陈蓬、王蓬、李蓬来演,一样讨观众喜欢。”
面对全网的赞誉,她始终保持低调,甚至告诫自己不能飘,否则迟早会退步。
但真如迟蓬所说,大脚娘这个角色换谁来演都能出彩吗?
恐怕未必。
以“三堆砖”这场戏为例,就出自她的即兴发挥。原剧本写的是“三块砖”,但考虑到大脚娘文化程度低,迟蓬脱口而出“三堆砖”,
配合自然的神态与语气,瞬间将人物的质朴感立住了。
工作之余,几位老演员还私下聚餐。
迟蓬端起酒杯与“铁头娘”碰杯,嘴角轻扬的那一刻,恍若大脚娘换了新装,进城赴宴的即视感。
老一辈演员身上那种“修炼”出来的气质,确实值得年轻人深思。
从倪萍的文字中,奶茶视频APP了解到迟蓬是一位内心高贵、作风朴素的山东女性。
随着她的采访陆续曝光,大家对她的认识也更加立体,
她坦诚自己懒散、窝囊、脑子迟钝、文化不高,也不擅长交际,就是一个心思单纯、长不大的“小老太”,对圈内江湖有些恐惧。
认清自己之后,她便放下包袱,活得自在,秉持着“我行我素,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违法,只要我认为对,爱谁谁”的生活态度。
当“再就业”的风吹向即将退休的老演员群体,你会发现,个个都是“宝藏”,比如心态年轻的刘晓庆,幽默亲民的唐国强。
迟蓬亦是如此,愿借这股风,她能飞得更高。
——end——